被人骗了钱为什么警方不立案呢?
我前阵子被人骗了一笔钱,去警局报案,结果警察说不给立案。我特别纳闷,明明我是受害者,钱也被骗走了,为啥不给立案呢?我就想搞清楚,到底啥情况才会不立案,我这事儿又为啥不符合立案标准。
展开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了诈骗并向警方报案后,有时会遇到不立案的情况,这可能让大家感到困惑。下面为你详细分析不立案的原因。 首先,立案是有一定标准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也就是说,如果被骗的金额没有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就不符合刑事立案条件。比如,有些地方规定诈骗金额达到五千元才立案,若你被骗了三千元,可能就无法以诈骗罪进行刑事立案。 其次,证据不足也会导致不立案。警方立案需要有一定的证据来证明诈骗行为确实发生。如果报案人提供的证据模糊不清,或者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不能证明存在诈骗事实,警方也难以立案。比如,只有自己的口头描述,没有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警方就无法准确判断是否真的存在诈骗。 此外,可能存在一些情况不属于诈骗犯罪。比如,这只是普通的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和诈骗的区别在于,诈骗是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而民事纠纷往往是在经济往来中因合同履行、债务等问题产生的争议。例如,你和别人有生意往来,对方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没有按时还钱,这可能就属于民事纠纷,而不是诈骗。 如果遇到不立案的情况,报案人可以要求警方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其进行立案监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