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朝法律以身高定罪而不以年龄?
我对秦朝的法律制度很感兴趣,看到资料说秦朝法律以身高定罪而非年龄,这和现在以年龄划分刑事责任能力差别很大。我就很好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啥会采取以身高定罪这种方式呢,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展开


在秦朝,法律的确存在以身高来定罪而非年龄的情况。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技术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社会背景方面来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刚刚建立起统一的国家秩序。当时人口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户籍登记制度可能存在诸多漏洞,对于年龄的统计可能并不准确。许多百姓可能没有准确记录自己的出生时间,而且战乱等因素也导致人口流动频繁,进一步增加了准确掌握年龄的难度。而身高相对容易测量,在定罪时具有可操作性。 从技术条件来说,测量身高简单直接,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知识,基层的执法人员很容易操作。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这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身高也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发育状况和行为能力。一般来说,身高较高的人在体力、心智等方面相对成熟,具备更强的行为能力和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 虽然现在没有直接规定秦朝以身高定罪的对应法律条文,但我们可以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等历史资料中了解到相关内容。其中记载了许多秦律案例,能看出身高在定罪量刑中的应用。比如《法律答问》中提到,“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偿稼。”意思是身高未到六尺的人,在马吃了别人庄稼的情况下,不用承担责任。这体现了秦朝以身高来判断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