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归案后是否必然会被采取强制措施呢?
最近了解到一些刑事案件,发现有的嫌疑人归案后好像没有马上被采取强制措施,不太明白这其中的缘由。想知道具体在哪些情况下嫌疑人归案后会被采取强制措施,哪些情况下又不会,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展开


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并非一定要采取强制措施,而是要依据犯罪的具体情节,由司法机关来决定。 强制措施是指司法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法定强制方法。常见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也就是说,如果嫌疑人存在例如证据确凿、有逃跑风险等特定情况时,可先行拘留或逮捕;而如果案情较轻或者嫌疑人配合调查等情况下,可能就不会立即采取强制措施。例如,对于一些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且嫌疑人有固定住所、能够保证随传随到配合调查的,司法机关可能会考虑不采取强制措施。 总之,是否采取强制措施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审慎判断和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