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被执行人是否会被判刑?


在讨论失信被执行人是否会被判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失信被执行人。简单来说,失信被执行人就是那些明明有能力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却故意不去履行的人。法院会将这类人列入失信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般情况下,单纯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并不会直接导致被判刑。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更多的是面临一些信用惩戒措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会被限制高消费,比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入学限制等。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失信被执行人是可能会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就可能触犯此罪。这里的“情节严重”包括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等情况。 一旦被认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法律规定,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所以,失信被执行人不一定会被判刑,但如果存在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就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