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赔偿伪造合同诈骗未成会被判刑吗?
我为了获得一笔赔偿,就伪造了一份合同,但是还没成功实施诈骗就被发现了。我现在特别害怕,不知道自己这种情况会不会被判刑啊?想了解一下法律对于这种诈骗未成的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为获赔偿伪造合同实施诈骗,即便诈骗未成功,也可能会被判刑。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法律原理和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在这个案例中,为了获得赔偿而伪造合同,就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虚构事实”的特征,属于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包括:(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之一,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就构成合同诈骗罪。 对于诈骗未遂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虽然诈骗没有成功,但因为已经着手实施了犯罪行为,仍然要承担刑事责任,只是在量刑上会根据具体情况从轻或者减轻。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量刑,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伪造合同的手段、诈骗的金额、是否造成了其他后果等。即使最终因为诈骗未遂而从轻处罚,也会根据法律规定给予相应的刑事制裁。 所以,为获赔偿伪造合同诈骗未成是可能会被判刑的。这也提醒我们,任何企图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都不可取,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