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人名义买房,房子会被抢走吗?


在实际生活中,以他人名义买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借名买房,房子确实存在被名义产权人“抢走”的风险。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从法律角度解释一下借名买房。借名买房是指实际出资人借用他人名义购房,并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所有权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是名义产权人,从物权公示公信原则来看,外界会认为名义产权人就是房屋的真正所有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意味着,从法律形式上,房屋的所有权归属于登记的名义产权人。所以,如果名义产权人擅自将房屋出售给善意第三人,第三人基于对不动产登记簿的信赖而购买房屋,并且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那么第三人就合法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实际出资人只能向名义产权人主张赔偿损失。 然而,实际出资人并非完全没有保障自己权益的办法。实际出资人如果能够证明自己是房屋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产权人之间存在借名买房的约定,那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实际出资人可以提供购房款的支付凭证、购房合同的签署情况、房屋的实际占有使用情况等证据,来证明借名买房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实际出资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借名买房的事实存在。 为了降低借名买房的风险,实际出资人可以与名义产权人签订书面的借名买房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房屋的实际所有权归属、购房款的支付方式、房屋的使用和处分等事项。同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购房款的支付凭证、银行转账记录、房屋的装修费用凭证等。 总之,以他人名义买房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但如果实际出资人能够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保留好证据,在发生纠纷时,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