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误工费保险公司会赔偿吗?


在交通事故中,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因遭受人身伤害,致使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或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入的赔偿费用。 从法律层面来看,关于保险公司是否赔偿交通事故误工费,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保险合同的具体约定来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同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而人身伤亡就包括了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一般来说,如果购买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且符合保险合同规定的赔偿范围,保险公司是会赔偿误工费的。交强险有责任限额,在限额内,只要是合理的误工费,保险公司会进行赔付。对于超出交强险责任限额的部分,如果购买了商业三者险,并且没有违反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商业险保险公司也会按照约定进行赔偿。 不过,要获得误工费赔偿,受害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证据通常包括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假条、单位开具的误工证明、工资收入证明、完税凭证等。保险公司会根据这些证据来审核误工费的合理性和具体金额。例如,误工时间通常以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为准,如果存在争议,可能还需要通过司法鉴定来确定。工资收入则需要有明确的证明材料,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误工费;如果无固定收入,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总之,交通事故误工费保险公司通常会赔偿,但要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供必要的证据。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受害人要及时与保险公司沟通,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