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开庭后法官会退还证据原件吗?
我有个民事案件开庭了,提交了一些证据原件,现在庭审结束了,我担心法官不把原件还给我。这些原件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民事开庭后法官是不是应该退还证据原件呢?
展开


在民事案件中,关于开庭后法官是否退还证据原件,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证据原件在诉讼中的重要性。证据原件是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第一手材料,它的证明力通常比复印件等其他形式的证据更强。比如借条原件,它能清晰地反映出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借条复印件更具可信度。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是可以提交原件的,但也有可以提交复制件的特殊情况。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如果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原件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至关重要,并且法院需要将其入卷存档作为定案依据时,法官通常是不会退还证据原件的。例如涉及合同纠纷案件,合同原件可能会被法院留存作为认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关键证据。不过,法官会对证据原件进行妥善保管,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 然而,如果证据原件并非必须入卷存档,或者有其他替代方式可以证明案件事实,法官可能会退还证据原件给当事人。比如一些经过公证的书证,其公证书已经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此时法官可能就会将书证原件退还。 所以,民事开庭后法官是否退还证据原件,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以及证据在案件中的作用来判断。当事人如果对证据原件的退还问题有疑问,可以及时与法官沟通,了解相关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