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调解后就会判决吗?
我有个民事纠纷案子,法院安排了庭前调解。我不太清楚庭前调解之后的流程,不知道是不是调解完就直接判决了。我很关心这个案子后续的走向,想了解庭前调解和判决之间的关系,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民事诉讼中,庭前调解是法院在正式开庭审理前,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的一种程序。庭前调解后并不一定会马上判决,这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庭前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的调解协议。这种情况下,法院通常不会再进行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等同于法院的判决,双方都要按照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其次,如果庭前调解失败,也就是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调解意见。那么,案件就会进入到正式的庭审程序。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陈述和辩论等情况,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审理,最终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调解过程中,虽然双方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但部分问题已经有了共识。法院可能会针对已经达成共识的部分制作调解书,对于未达成共识的部分继续进行审理和判决。 综上所述,庭前调解后是否判决取决于调解是否成功。调解成功则制作调解书结案,调解失败则进入庭审程序进行判决。当事人在整个过程中都应当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