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十八岁取保候审还会被判刑吗


在法律上,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而判刑是人民法院根据法律和犯罪事实对被告人作出的刑事处罚,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未满十八岁的人在被取保候审后,依然存在被判刑的可能性。 首先,来了解一下取保候审。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嫌疑人就无罪了或者不会被判刑。 对于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我国法律有特殊的规定和保护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所以,未满十八岁的人被取保候审后是否会判刑,要根据具体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以及证据情况等来判断。如果经过法院审理,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就会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判刑,但会考虑未成年人的因素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证据不足,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可能不会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