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是怎样的?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为了有效防范和查处民事审判中的虚假诉讼案件,维护司法秩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而制定的重要司法文件。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中一些关键要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指的是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比如张三和李四根本没有真实的债务纠纷,但为了达到转移财产等非法目的,两人串通起来向法院提起债务纠纷诉讼,这就是典型的虚假诉讼。 在防范方面,该意见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要提高对虚假诉讼的防范意识。对于一些可能存在虚假诉讼的案件类型,如民间借贷纠纷、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纠纷等,要重点审查。法官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审查,包括当事人的关系、诉讼的背景、证据的真实性等。例如,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原告仅凭借一张借条起诉,而被告对借款事实完全认可,但法官发现双方当事人关系密切,且原告无法提供借款的交付凭证等,就会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虚假诉讼的可能。 在查处方面,一旦发现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法院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意见也明确了法院在查处虚假诉讼时的具体程序和方法。比如,法院可以对相关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要求其提供证据证明诉讼的真实性;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等。如果经查明属于虚假诉讼,法院会依法驳回诉讼请求,并对参与虚假诉讼的当事人进行处罚。 此外,该意见还强调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法院会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加强沟通协作,形成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合力。如果虚假诉讼行为涉嫌犯罪,法院会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总之,《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对于维护司法秩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虚假诉讼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