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对于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或他人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怠于通过诉讼主张权利时,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股东,可以用自己的名义,为维护公司利益而进行诉讼的行为。要提起股东代表诉讼,需要满足以下几个重要条件:
主体资格条件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提起代表诉讼的原告需满足一定条件。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均可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需是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也就是说,有权提起代表诉讼必须是公司的股东,非股东或者起诉时已不具有股东资格的,不能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例如,在(2018)闽02民终4639号案件中,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陈长源作为符合条件的股东,主体适格,从而具备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基础。
前置程序条件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之前,应当依法先向公司有关机关提出书面请求,请求公司提起诉讼。这里的有关机关一般是指公司的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等。只有在公司有关机关收到股东的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况下,股东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代表诉讼。比如,公司发现其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股东书面请求监事会提起诉讼,而监事会在30日内没有任何行动,此时股东就可以依法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诉讼事由条件
股东代表诉讼的事由必须是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或他人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这里的损害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等。例如,公司董事擅自挪用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投资,导致公司资金紧张,影响正常经营,这种情况下就符合股东代表诉讼的事由条件。
法律建议
- 对于股东而言:
- 要密切关注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 在满足主体资格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发现公司利益受到侵害,应首先按照前置程序,向公司有关机关提出书面请求,保留好相关证据,如书面请求的送达凭证等。
- 若要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要充分准备相关证据,证明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公司有关机关怠于行使权利等情况。
- 对于公司而言:
- 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出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 当收到股东的书面请求后,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依法维护公司利益。
总之,股东代表诉讼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股东和公司都应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