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职务侵占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当行为人退还赃款后,是否还会被判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从法律规定、实际案例等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相关法律条文解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一旦构成立案标准且司法系统介入,就不会因公司不追究而销案。也就是说,职务侵占是行为犯,而且是公诉案件,一旦实施了侵占行为,危害后果已经产生,无论是否退回财产都要定罪量刑。退还赃款以及公司不追究只能作为量刑情节,从轻处罚,但其侵占行为已触犯了刑法,依法要定罪量刑。例如,《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际案例分析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公司员工张某,利用其职务之便,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将公司的货款私自截留并占为己有,累计金额达到了50万元。后来,公司在财务审计中发现了张某的行为,张某在公司的督促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50万元全部退还。然而,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职务侵占罪,司法机关依法对其提起了公诉。最终,法院考虑到张某退还了全部赃款,且认罪态度较好,对其从轻判处了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即使张某退还了全部赃款,仍然被判处了刑罚,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于职务侵占行为的严肃惩处。职务侵占行为不仅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序良俗,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退还赃款对量刑的影响
虽然退还赃款不能免除刑事责任,但在量刑时会产生重要影响。主动积极地归还全部或部分赃物会被视作减轻司法惩处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退还赃款的时间、方式、数额以及行为人在案件中的认罪态度等都会影响量刑的轻重。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前主动退还赃款,且积极配合调查,认罪悔罪态度良好,那么在量刑时可能会得到较大幅度的从轻处罚;反之,如果行为人是在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才被迫退还赃款,且认罪态度不好,那么从轻处罚的幅度可能会较小。
法律建议
对于那些可能涉及职务侵占行为的人来说,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应尽快退还赃款,争取主动。同时,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争取宽大处理。对于企业和单位来说,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防止职务侵占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有职务侵占行为,应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职务侵占退还赃款后仍然可能会被判刑,但退还赃款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切勿触碰法律红线,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