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可变更合同的情况以及合同变更有哪些法律规定?


在2024年,合同变更指的是合同成立以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者法律的直接规定,不改变合同主体而使合同内容发生变化的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看可变更合同的情况。一是当事人协商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也就是说,如果合同双方都愿意对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那么就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新的约定,对合同进行变更。比如买卖双方原本约定的交货时间,经过协商后可以变更为新的时间。 二是存在重大误解。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重大误解一般是指当事人因为对合同的重要内容,如质量、价格、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作出了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比如,把普通的瓷器误认为是古董而签订了买卖合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请求变更合同。 三是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例如,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瑕疵,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购买合同,消费者就有权利请求变更合同内容。 四是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比如,一方以威胁对方人身安全的方式,迫使对方签订合同,受胁迫方可以请求对合同进行变更。 五是显失公平的情况。《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例如,在对方急需资金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对方的财产,这种合同就可能被认定为显失公平,受损害方可以请求变更合同。 关于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除了前面提到的协商一致变更和法定情形下可请求变更外,还需要注意变更的形式。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所以,在变更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约定变更的内容,避免产生纠纷。同时,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