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诽谤罪刑事自诉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在我国,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年诽谤罪刑事自诉程序如下: 首先是提起自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他们的诉讼代理人在法定的起诉时效期限内,可以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一般来说,是向犯罪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在提出自诉时,需要准备刑事自诉状,如果书写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其次是立案审查。人民法院会对自诉案件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是否符合以下条件: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属于本院管辖;被害人告诉;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对于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对于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接着是开庭审理。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自诉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需要出示能够证明被告人犯有诽谤罪的证据。被告人可以进行辩护,双方可以进行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最后是执行判决。如果被告人被判决有罪,就需要按照判决内容执行刑罚,比如有期徒刑、拘役等。如果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上诉,进入二审程序。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 总之,诽谤罪的刑事自诉程序是为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让被害人在名誉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在整个过程中,被害人需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充分的证据,以确保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