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社会性质案件”认定证据收集指引是如何规定的?


在我国,“黑社会性质案件”的认定证据收集指引有着严谨且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此类案件在司法程序中得到准确、公正的处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对于证据收集方面,主要围绕上述特征展开。在证明组织特征的证据收集上,要收集能够证明组织成员的身份、层级关系、加入组织的时间、参与的活动等方面的证据。比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证人证言、会议记录、组织成员之间的通讯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司法机关确定该组织是否形成了较稳定的架构,是否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和骨干成员。 在经济特征的证据收集上,重点在于查明该组织获取经济利益的方式、经济实力的规模以及资金的流向等。相关证据包括财务账目、银行交易记录、商业合同、纳税记录等。通过这些证据,可以判断该组织是否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了经济利益,并利用这些利益支持组织的活动。 对于行为特征的证据收集,需要收集能够证明该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的证据,如暴力伤害案件的报案记录、现场勘查笔录、法医鉴定报告、证人证言、监控视频等。这些证据能够反映出该组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欺压、残害群众的事实。 而在非法控制特征的证据收集方面,则要收集能够证明该组织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证据。例如,行业内其他经营者的证言、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市场数据等。这些证据可以表明该组织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此外,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同时,对于通过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总之,2024年“黑社会性质案件”认定证据收集指引是紧密围绕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展开的,并且在收集过程中严格遵循刑事诉讼法的程序要求,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从而准确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