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在司法实践中,速裁程序是一种快速处理案件的程序,能提高司法效率,但并不是所有案件都适用速裁程序。2024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多种情形是不适用速裁程序的。 首先,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不适用速裁程序。这是因为这类被告人由于身体或精神方面的特殊情况,可能在理解诉讼程序和表达自己意愿上存在困难,需要更严谨的普通程序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比如,聋哑被告人可能无法准确理解速裁程序中的快速庭审节奏和法律条文含义,需要通过手语翻译等方式在更充分的庭审环境下参与诉讼。 其次,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也不适用速裁程序。未成年人在心智和认知能力上尚未成熟,对法律的理解和自己行为的后果认识不足。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适用更适合他们特点的普通程序。在普通程序中,会有法定代理人到场,并且会有更全面的教育、感化等环节。 再者,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不适用速裁程序。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往往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期待。为了确保司法公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这类案件需要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让整个审判过程更加透明、严谨。 另外,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的,不适用速裁程序。因为在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的情况和意见可能存在差异,如果部分被告人有异议,就需要在普通程序中进行更充分的调查和辩论,以查明事实真相,保障每个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也不适用速裁程序。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涉及被害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在普通程序中进行更细致的审理和调解,以确保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