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预提的会计分录是怎样的?


所得税预提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进行预先计算和记录的过程。权责发生制就是说,只要是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钱有没有实际收付,都要当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来处理。而所得税预提就是把本期应该承担的所得税费用先算出来记录好。 在编制所得税预提的会计分录时,我们要用到两个重要的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它主要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则是负债类科目,它反映的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具体的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当企业预提所得税时,借方要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方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 这里借方记“所得税费用”,意味着企业当期的费用增加了,因为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支出。贷方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表示企业产生了一项负债,也就是企业欠了税务局这笔所得税款。 到了实际缴纳所得税的时候,借方要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记“银行存款”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此时借方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是因为企业偿还了之前预提时产生的负债。贷方记“银行存款”,表示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了,钱已经支付给税务局了。 关于所得税预提金额的计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5%。计算公式为:当期应预提所得税费用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