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该如何处理?
我是一家公司的会计,最近公司有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对于这种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处理上具体该怎么做,是要调整账目,还是有其他特殊的处理方式,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记账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改变。 在我国,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方法主要有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就是如同该变更从未发生过一样,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累积影响数指的是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比如,企业原来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现在变更为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么就需要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重新计算以前各期的折旧额,然后与原来直线法下的折旧额对比,算出累积影响数。之后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等相关项目。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如果企业无法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就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例如,企业由于业务模式发生变化,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政策进行变更,且难以确定累积影响数,就适用未来适用法。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需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采用哪种方法更能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信息,包括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等,以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