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股票期权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经营者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这是一种激励机制。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会计处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确认环节。在会计上,当公司与经营者达成股票期权协议时,就意味着公司有了一项未来的义务,同时经营者获得了一项潜在的经济利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说,在授予日,公司要按照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将其确认为一项费用和相应的权益。这里的公允价值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估值模型来确定。 接下来是计量问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作出最佳估计,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然后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比如,预计有10名经营者能达到行权条件,每人可行权1000股,授予日股票期权公允价值为每股10元,那么当期应确认的费用就是10×1000×10 = 100000元。 当经营者满足行权条件并实际行权时,公司需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根据实际行权的股票数量,将对应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例如,经营者行权1000股,每股面值1元,实际行权价格为5元,那么借记“银行存款”5000元(1000×5)、“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之前确认的相关金额),贷记“股本”1000元(1000×1)、“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倒挤金额)。 如果股票期权在等待期内取消或作废,公司应当将取消或作废作为加速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总之,经营者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需要严格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