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需要依据不同的企业合并类型来进行。首先,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相关规定,这一处理方式体现了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特殊性考量,因为在这种合并中,交易往往不具有商业实质,更多是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 例如,A公司和B公司同受C公司控制,A公司通过支付现金100万元取得B公司60%的股权,合并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200万元,那么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200×60% = 120万元,支付现金100万元与初始投资成本120万元的差额20万元应调整资本公积。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经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 比如,D公司和E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D公司以一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和银行存款50万元取得E公司70%的股权,购买日E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万元,那么D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300 + 50 = 35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350万元大于取得的E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400×70% = 280万元的差额70万元,应确认为商誉。 总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关键在于准确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并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