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行政违法行为的事数形态及法律适用是怎样的?

我遇到了和行政违法行为有关的事儿。不太清楚行政违法行为的事数形态具体有哪些情况,在法律适用上又该遵循什么规则。比如一个人可能有多个行政违法行为,这时候该怎么适用法律来处理呢?希望了解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展开 view-more
  • #行政违法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行政违法行为的事数形态及法律适用是行政法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行政违法行为的事数形态。事数形态简单来说,就是行政违法行为的数量情况。主要分为单一行政违法行为和多个行政违法行为。单一行政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例如,张三在道路上违规停车,这就是一个单一的行政违法行为,只违反了交通管理方面关于停车的规定。 而多个行政违法行为又可以细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连续行为,即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违法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但性质相同的行政违法行为。比如李四在一个月内多次在未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摆摊卖小吃,每次摆摊都是一个独立的违法行为,但这些行为性质相同,属于连续行为。还有牵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某一行政违法行为,其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行政法律规范的情况。例如王五伪造许可证进行经营活动,伪造许可证是手段行为,进行经营活动是目的行为,这两个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 接下来谈谈法律适用。对于单一行政违法行为,通常按照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进行处罚。以违规停车为例,交警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处以罚款等处罚。该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对于多个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适用,情况相对复杂。如果是连续行为,在实践中一般按照一个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因为连续行为虽然有多个独立的违法行为,但行为人主观上是基于同一或概括的故意,且行为性质相同。对于牵连行为,通常按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即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进行处罚。因为牵连行为中的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不能将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分别处罚。 总之,准确判断行政违法行为的事数形态,并正确适用法律,对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