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有哪些指南?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行政赔偿则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在发起行政诉讼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的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一般来说,提起行政诉讼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原告得是和这个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比如,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直接影响到了你的财产或者人身权利等。其次,要有明确的被告,也就是要清楚是哪个行政机关作出了侵害你权益的行为。然后,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比如你请求撤销某个行政决定,并且要说明为什么觉得这个决定是不合理的。最后,要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的流程通常是这样的。第一步是起诉,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并且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第二步是受理,法院会对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第三步是审理,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适用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等。最后是判决,法院会根据审理的结果作出判决,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关于行政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比如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等。赔偿的方式主要有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赔偿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损害情况有所不同。例如,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要求行政赔偿可以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如果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