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如何划分的?
我想了解下关于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划分的情况。因为我家里有个孩子,最近遇到一些涉及民事行为的事儿,不知道他这个年龄做出的行为具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想知道法律上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在我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年满18周岁的人,心智和认知能力相对成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独立进行各种民事活动,比如签订合同、买卖房产等。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法律也把他们看作和成年人一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类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意味着8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只能进行一些与他们年龄和智力相符的行为,像购买文具、小额零食等。如果要进行比较重大的民事行为,比如大额消费、签订重要合同等,就需要经过父母等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才行。不过,如果是接受别人赠送礼物、获得奖金等纯获利的行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 第三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于不满8周岁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所以他们的民事行为都需要由父母等法定代理人来代理完成。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