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被害人承诺能力的年龄界限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下在法律上,被害人做出承诺时,到底多大年龄才具有承诺能力呢?我不太清楚这里面的规定,比如在一些民事或者刑事的案件场景中,不同年龄段的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是不是不一样,很想弄明白这个年龄界限问题。
展开 view-more
  • #承诺能力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被害人承诺,简单来说,就是被害人同意他人对自己的权益进行某种侵害行为。在法律上,并不是所有被害人的承诺都是有效的,这就涉及到被害人是否具有承诺能力,而年龄是判断承诺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刑法和相关民事法律中,不同的行为和场景下,被害人承诺能力的年龄界限有所不同。 在刑法领域,对于一些严重侵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如强奸罪等,与不满14周岁的女性发生性关系,不论该女性是否同意,都认定为犯罪。这是因为14周岁以下的女性在法律上被认为不具有对性方面的承诺能力。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相关规定,该条文明确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性权利。 在民事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所以在民事场景中,如果涉及到被害人对自身权益的处分承诺,要根据其是否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来判断承诺的效力。 总之,被害人承诺能力的年龄界限会根据不同的法律领域和具体行为而有所不同。在判断承诺是否有效时,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