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标准是怎样的?


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帮助那些因重大疾病而陷入贫困的家庭和个人缓解经济压力。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从救助对象认定来说,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一般是指在身份上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但因为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患者。这通常需要结合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比如某地规定,家庭收入扣除刚性医疗支出后,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患者,可认定为因病致贫重病患者。 其次,在救助内容上,主要包括医疗费用救助和生活救助。医疗费用救助方面,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医疗救助采取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生活救助方面,地方政府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家庭提供临时生活救助金、物资救助等,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再者,救助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会因地区而异。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救助标准会相对高一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会低一些。以医疗费用救助为例,有的地区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救助,比如对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给予50%-80%的救助;有的地区则设置了救助的最高限额,比如年度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等。生活救助的标准同样会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最后,申请救助的流程一般是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包括身份证、病历、医疗费用清单等,然后经过审核、公示等程序,符合条件的即可获得相应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