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是如何适用的?

我遭遇了一些事情,感觉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想了解一下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是怎样的,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精神损害赔偿,赔偿的标准又是如何确定的,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可以作为依据。
展开 view-more
  • #精神赔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精神损害赔偿指的是自然人因人身权益或者特定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遭受精神痛苦,从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它是民法中侵权责任的一种重要承担方式。 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有着明确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意味着,首先,当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达到严重精神损害的程度,被侵权人才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这里的人身权益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例如,某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残疾,不仅身体上承受痛苦,精神上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符合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 其次,对于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如果因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受到损害且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同样可以请求赔偿。比如祖传的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被他人故意损毁,给物品所有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此时所有者就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一些参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例如,如果侵权人是故意实施侵权行为,且手段恶劣,那么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如果侵权人经济能力较差,法院也会综合考虑其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 在司法实践中,不同的案件情况会导致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和数额确定存在差异。被侵权人在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损害以及这种损害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总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旨在保护自然人的精神权益,使受害人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