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中涉及贿赂的合同该如何进行仲裁?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涉及贿赂的合同仲裁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涉及贿赂的合同的概念。简单来说,当合同的签订、履行等过程中存在一方给予另一方不正当利益以谋取交易机会或其他好处时,这样的合同就涉及贿赂。贿赂行为严重违反了商业道德和法律规定,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而涉及贿赂的合同,明显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贿赂犯罪有明确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这表明,涉及贿赂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犯罪行为。 在国际层面,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有相关的法律和公约来打击贿赂行为。例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旨在促进和加强各项措施,以便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当国际商事合同涉及贿赂时,这些国际公约也可能会被适用。 在仲裁程序中,如果发现合同涉及贿赂,仲裁庭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仲裁庭会对贿赂行为进行调查核实。这可能包括要求双方提供相关证据,传唤证人等。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合同存在贿赂行为,仲裁庭通常会认定该合同无效。因为合同的签订基于非法的贿赂行为,不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另一方面,对于涉及贿赂的一方,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如果是国内仲裁,涉及贿赂的当事人可能会根据国内法律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等。在国际仲裁中,除了可能面临的国内法律制裁外,还可能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此外,仲裁庭在处理涉及贿赂的合同纠纷时,还会考虑到公共政策的因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是仲裁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即使合同中有仲裁条款,仲裁庭也可能会因为合同涉及贿赂而排除该条款的适用,以确保仲裁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总之,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涉及贿赂的合同仲裁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仲裁庭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对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责任等进行公正的裁决,以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