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受案范围及程序特点具体有哪些?
我遇到一些纠纷,在考虑通过仲裁解决。但不太清楚仲裁到底能处理哪些类型的案件,以及仲裁程序和其他解决纠纷的方式比起来有啥特点。想了解下仲裁受案范围以及它的程序特点具体是怎样的。
展开


仲裁是一种常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许多情况下能高效、公正地处理争议。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仲裁的受案范围及程序特点。 首先是仲裁的受案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里的合同纠纷涵盖了各类民事合同,比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则包括因知识产权、房地产等引发的财产权益争议。 然而,并非所有纠纷都能通过仲裁解决。《仲裁法》第三条明确了不能仲裁的范围:一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是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这些纠纷通常涉及人身关系或行政权力,不适合通过仲裁这种民间的纠纷解决方式处理。 接下来看看仲裁的程序特点。仲裁程序具有自愿性。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这意味着是否选择仲裁,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仲裁还具有专业性。仲裁机构会聘任各领域的专家作为仲裁员,他们在相关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更准确地对纠纷进行判断和裁决。 此外,仲裁程序具有灵活性。与诉讼程序相比,仲裁的程序更加简便、快捷,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仲裁的规则和程序,在时间和方式上都有更多的自主性。 最后,仲裁具有保密性。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仲裁的过程和结果一般不会对外公开,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总之,了解仲裁的受案范围和程序特点,有助于当事人在遇到纠纷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方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