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公序良俗、涉嫌违法的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我遇到一件事儿,感觉对方的做法违背公序良俗,甚至可能涉嫌违法。我不太确定这种情况下,法律会不会保护这样的行为。我想知道在我国法律里,对于违背公序良俗还涉嫌违法的情况,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到底会不会给予保护呢?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违背公序良俗、涉嫌违法的行为通常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公序良俗,简单来说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包括社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则涵盖了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法律之所以强调公序良俗,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规定为判断民事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基本准则。也就是说,当一个民事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了公序良俗时,该行为在法律上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比如,在一些借贷关系中,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如赌博、贩毒等,这种借贷行为就可能因为违背公序良俗和涉嫌违法而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的诉求,法院可能不会支持。 再如,在合同领域,如果合同内容违反公序良俗或者法律规定,该合同也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不能依据该合同主张权利。 总之,无论是民事行为还是合同等,只要违背公序良俗且涉嫌违法,就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对于违反这些原则的行为,必然不会给予支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