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B超上卫生间晕倒不治,患方与医院争执不下该如何处理?


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患方与医院争执不下的情况,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妥善处理。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处理此类纠纷的法律途径和依据。首先,我们要了解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22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对于自愿协商,这是医患双方直接沟通的方式。患方和医院可以就事件的经过、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交流,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便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不过,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能由于立场不同,对责任的认定和赔偿金额存在较大分歧,像你遇到的情况,医院认为自己无责任,而患方觉得医院有疏忽,就很难通过协商快速解决。人民调解是一种中立的第三方介入调解方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调解机构,组织医患双方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员会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公正地引导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这种方式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双方的利益,促进纠纷的解决。行政调解则是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介入处理。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调解。其优势在于行政部门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能够运用行政手段推动纠纷的解决。最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最具强制力的解决方式。如果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纠纷,患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在确定责任划分方面,需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34条规定,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对医疗纠纷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鉴定机构会根据医疗记录、检查报告等相关资料,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鉴定结果表明医院存在过错,且该过错与患者的死亡有因果关系,那么医院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造成患者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总之,在处理此类医疗纠纷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以便能够公正、合理地解决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