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我在学习民法知识,对民法的基本原则不太清楚。想知道民法到底有哪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实际的民事活动中是怎么体现的,了解这些原则对我们普通人处理民事事务有什么帮助。
展开 view-more
  • #民法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和规范之中,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根本准则。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民法的主要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首要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在民事活动里,无论自然人的身份、职业、财富状况,还是法人的规模、性质,他们在法律面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例如在合同签订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自愿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通俗来讲,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与谁进行活动以及活动的内容等。比如在买卖交易中,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购买商品、购买何种商品以及向谁购买。 公平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要求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活动,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也应体现公平的理念。当合同显失公平时,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诚信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要讲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比如在签订合同后,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欺诈、隐瞒真实情况。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意味着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同时也不能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例如,一些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 绿色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新增的原则,强调在民事活动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