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诉讼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我遇到了有人起诉我的情况,感觉对方是恶意的,但不太确定。我想知道法律上认定恶意诉讼有哪些依据,这样我就能判断对方是不是真的在恶意告我,也能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了。
展开


恶意诉讼指的是当事人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没有合理的诉讼依据,以损害他人利益或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而提起的诉讼。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还会浪费司法资源,影响司法秩序。 在我国,对于恶意诉讼的认定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法条给出完整定义,但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判断。 从主观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如果当事人明知自己的诉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却故意提起诉讼,以达到损害他人名誉、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或获取不正当利益等目的,就可能构成恶意诉讼。比如,甲为了让竞争对手乙声誉受损,故意编造乙侵权的事实并提起诉讼,这就是典型的主观恶意。 从客观方面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条件。若当事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或者滥用诉讼权利进行恶意诉讼,就不符合起诉的合法条件。例如,丙为了逃避债务,与丁串通伪造虚假的债务纠纷并提起诉讼,试图转移财产,这种行为就属于客观上的恶意诉讼表现。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认定恶意诉讼。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诉讼的背景和目的、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等。如果法院认定为恶意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恶意诉讼参与人,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被恶意诉讼侵害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恶意诉讼人赔偿因诉讼所遭受的损失,如律师费、误工费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