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承销有哪些方式?


债券承销是指债券发行人与承销商(通常为金融机构)之间达成协议,由承销商帮助发行人销售债券的行为。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债券承销方式。 首先是代销。代销是指承销商代发行人发售债券,在承销期结束时,将未售出的债券全部退还给发行人的承销方式。简单来说,承销商就像是一个“中间人”,帮忙卖债券,但不承担卖不出去的风险。如果到了规定时间,还有债券没卖完,就把剩下的还给发行人。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券代销、包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九十日。这种方式对于发行人来说,成本相对较低,但如果市场对债券的认可度不高,可能面临发行失败的风险。 其次是余额包销。余额包销是指承销商按照规定的发行额和发行条件,在约定期限内向投资者发售债券,到销售截止日,如投资者实际认购总额低于预定发行总额,未售出的债券由承销商负责认购,并按约定时间向发行人支付全部债券款项的承销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承销商要承担一部分卖不出去债券的风险。如果市场情况不好,有部分债券没卖完,承销商就得自己把这些债券买下来。这对于发行人来说,能保证债券基本都能发行出去,降低了发行失败的可能性。 最后是全额包销。全额包销是指承销商先将债券全部认购下来,并向发行人支付全部债券款项,然后再按照市场条件转售给投资者的承销方式。相当于承销商直接把债券从发行人那里买过来,再转手卖给投资者。承销商承担了全部的销售风险,但也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这种方式可以让发行人快速获得资金,不用操心债券的销售问题。不过,对于承销商的资金实力和销售能力要求比较高。 不同的债券承销方式各有优缺点,发行人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市场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承销方式,以确保债券能够顺利发行,实现融资目标。同时,承销商也会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决定是否参与承销以及采用何种承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