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期限限制是怎样的?

我最近涉及一场民事诉讼,听说有举证期限限制。我不太清楚这个期限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在什么情况下适用,超期举证会有什么后果,希望能了解一下相关的详细内容。
展开 view-more
  • #举证期限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期限限制是一项重要的规定,它指的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的时间范围。简单来说,就是在打官司的时候,你得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能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交给法院,不能想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确定举证期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事人协商,然后经过法院准许。这种方式给予了当事人一定的自主空间,双方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商量一个合理的举证时间,然后由法院来进行审核和确认。另一种是由法院直接确定。法院会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一个举证期限。对于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不能少于十五日;而对于当事人提供新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举证期限不能少于十日。 如果当事人没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也就是逾期举证,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也就是说,如果能给出合理的理由,比如因为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导致不能按时举证,法院可能会接受证据。但要是没有正当理由,法院可能不接受这个证据,或者虽然接受证据,但会对当事人进行训诫、罚款。 了解举证期限限制对于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避免一方当事人利用证据突袭等手段影响公平审判。当事人在参与民事诉讼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举证期限提供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