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怎样的?


工商行政处罚,指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给予的行政制裁。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程序。 首先是立案。当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违法行为,认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时,就会立案。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由办案机构负责人指定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比如,工商部门接到消费者对某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举报后,经初步核实,符合立案条件的,就会正式立案。 接着是调查取证。立案后,办案人员要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可以采取询问当事人及证人、查阅复制相关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在调查过程中,当事人有义务配合,同时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比如,工商人员在检查某企业的经营场所时,发现其存在虚假宣传的迹象,就会收集相关的宣传资料、销售数据等作为证据。 然后是核审。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机构要将调查结果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建议,报法制机构进行核审。法制机构会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适用法律、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如果发现问题,会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或重新处理。 之后是告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工商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如果符合听证条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工商部门还应当组织听证。比如,对于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当事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当面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最后是作出处罚决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决定。处罚决定作出后,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如果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总之,工商行政处罚程序是一个严谨、规范的过程,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在面对工商行政处罚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配合调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