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协议纠纷能否进行仲裁?
我和行政机关签订了一份行政协议,现在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了纠纷。我想知道这种行政协议纠纷能不能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因为听说仲裁比较高效快捷,所以很关心这方面的情况,希望得到解答。
展开


行政协议纠纷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产生的纠纷。在探讨行政协议纠纷能否仲裁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仲裁和行政协议的基本概念。 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等特点。而行政协议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该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行政协议具有行政性和协议性双重属性。行政协议中行政机关一方是基于行政职权与相对人签订协议,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非完全平等。行政协议纠纷本质上属于行政争议,而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所以,一般情况下行政协议纠纷不能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 不过,行政协议纠纷也有相应的解决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因此,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行政协议纠纷。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会对行政协议的合法性、履行情况等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综上所述,行政协议纠纷通常不能进行仲裁,当事人可通过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此类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