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判决为终审判决还能上诉吗?


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终审判决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当一个判决被认定为终审判决时,按照通常的程序,是不能再进行上诉的。这是因为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也就是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这意味着经过二审之后,案件的审理程序就正常结束了,当事人不能再就同一案件以同样的理由和事实进行上诉。 不过,虽然不能上诉,但如果当事人认为终审判决存在错误,比如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还是有其他的救济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可以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此外,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在刑事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所以,终审判决虽然不能上诉,但如果存在法定情形,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再审、申诉等途径来寻求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