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导致的骨折能否评定伤残?


在车祸发生后,骨折是否能评定伤残是众多受害者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伤残评定。伤残评定是指在治疗终结后,由具有专业资质的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标准对因事故导致的身体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构成伤残以及伤残等级。 对于车祸导致的骨折能否评定伤残,不能一概而论,这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骨折愈合后对身体的功能产生了影响,比如影响了关节的活动度、肢体的负重能力等,就有可能被评定为伤残。例如,四肢长骨骨折后,骨折部位愈合不良,导致肢体短缩超过一定长度,或者关节活动度丧失达到一定比例,就符合伤残评定的条件。 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这是目前我国在人身损害伤残评定方面的重要标准。该标准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以及骨折后的功能障碍程度,都有详细的分级规定。比如,肋骨骨折6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2根以上;肋骨骨折4根以上并后遗2处畸形愈合,就可以评定为十级伤残。再如,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达1/3)或者粉碎性骨折;一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也能评定为十级伤残。 当遭遇车祸骨折后,如果想要进行伤残评定,通常要在治疗终结,也就是临床症状和体征稳定后进行。一般是在受伤后的3 - 6个月左右,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际恢复情况确定。伤者需要向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时要提交相关的材料,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鉴定机构会组织专业的鉴定人员,通过检查伤者的身体状况、查阅病历资料等方式,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等标准进行评定,并出具鉴定意见书。 综上所述,车祸导致的骨折有可能评定为伤残,但具体要结合骨折的情况和相关标准来判断。如果您遭遇了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或司法鉴定机构,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