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后还能否确认合同无效?


在探讨合同解除后是否还能确认合同无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合同解除和合同无效这两个概念。合同解除,指的是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因为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意思表示,让合同关系在未来消灭或者溯及既往地消灭。通俗来讲,就是原本有效的合同,由于某些原因,双方决定不再履行它了。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合同从一开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意味着,当合同存在这些法定情形时,合同是自始无效的。 合同解除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基于当事人的约定,而法定解除则是在出现法定情形时,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合同无效是自始、当然、确定无效。自始无效意味着合同从成立时就没有法律效力;当然无效是指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合同都是无效的;确定无效是指无效的状态是确定不变的,不会因为时间的经过或者其他原因而转变为有效。 从法律原理和司法实践来看,合同解除后仍然可以确认合同无效。因为合同无效是对合同效力的根本性否定,其评价的是合同本身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而合同解除是对已经有效成立的合同关系进行终止的行为。即使合同已经解除,只要合同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当事人仍然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合同无效。一旦合同被确认无效,其法律后果与合同解除是不同的。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解除后确认合同无效在法律上是可行的。这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当遇到合同可能无效的情况时,当事人应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