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中投入的价额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在探讨承包中投入的价额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 遗产,简单来说,就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这为我们判断承包投入价额能否作为遗产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对于承包投入的价额,它本质上是承包者在承包项目中所投入的资金或其他资产的价值体现。如果这部分投入是承包者的个人合法财产,那么在其死亡时,从理论上来说是具备成为遗产的可能性的。 不过,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承包,其投入价额的性质和处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以农村土地承包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是家庭承包方式,承包方是以户为单位的。当家庭中部分成员死亡时,由于户还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户内其他成员继续享有,而对于承包中投入的价额,若在承包过程中产生了增值或者收益,这部分收益是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比如,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获得了丰收,产生了经济收益,这部分收益就属于可继承的遗产范畴。 而对于其他形式的承包,如个人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人死亡后,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这里的承包收益就包含了承包中投入价额所产生的增值部分。例如,承包荒山种植果树,投入资金进行开垦和种植,果树产生的收益以及投入资金对应的果树资产价值等,在承包人死亡后,这些都可以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但如果承包投入的价额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投入的资金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或者投入的资产本身存在产权纠纷等,那么这部分投入就不能作为合法的遗产进行继承。因为遗产必须是个人合法财产,不合法的财产是不能被继承的。 综上所述,承包中投入的价额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关键在于这部分投入是否属于个人合法财产,以及是否产生了相应的收益或增值。在实际处理这类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