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生效后还能反诉吗?


在探讨虚假诉讼生效后能否反诉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虚假诉讼和反诉。虚假诉讼,指的是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而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 对于虚假诉讼生效后是否能反诉,要分情况来看。 从反诉制度本身来说,反诉通常是在本诉的诉讼程序进行中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反诉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如果虚假诉讼已经生效,意味着本诉的诉讼程序已经结束,从这个常规的反诉提出时间要求来看,似乎不能再进行反诉了。因为反诉的目的在于通过反诉与本诉合并审理,减少当事人讼累,降低诉讼成本,也能避免人民法院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当诉讼已经结束,判决生效,合并审理的条件就不具备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虚假诉讼生效后,当事人就没有其他救济途径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如果发现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是通过虚假诉讼获得的,可以申请再审。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在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证明原诉讼是虚假诉讼,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此外,对于实施虚假诉讼的行为人,法律也有相应的制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以,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虚假诉讼生效后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反诉,但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再审、追究刑事责任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