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借款未还,向法院起诉能否获得支持?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一方借款未还,另一方起诉到法院,是否能获得支持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婚内借款的性质。婚内借款其实就是夫妻之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通俗来讲,就是夫妻中的一方把钱借给另一方,另一方有偿还的义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八十二条规定,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以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向法院起诉是有可能获得支持的。一是借款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二是借款的用途是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也就是说,这笔钱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比如,一方借款去投资自己的个人生意,而不是用于家庭日常开销、子女教育等夫妻共同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当双方离婚时,出借方可以依据借款协议要求借款方偿还借款。 然而,如果借款并非用于个人经营活动或其他个人事务,而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比较复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区分这是夫妻之间的借款,还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一种使用。法院可能不会简单地按照借款关系来处理。 此外,如果借款来源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情况相对会清晰一些。个人财产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或者根据法律规定属于一方所有的财产。当一方用个人财产借给另一方时,这就和普通的民间借贷有相似之处。如果有借条等明确的借款凭证,出借方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条件下,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获得支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总之,婚内借款未还向法院起诉能否获得支持,关键在于借款的来源、用途以及是否有明确的借款协议等因素。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