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是否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我之前参与了一起犯罪事件,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主动放弃了,并且还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现在案件在处理中,我想知道像我这种犯罪中止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免于刑事处罚呢?
展开


犯罪中止是一个重要的刑法概念。通俗来讲,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的过程中,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或者主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它和犯罪未遂不同,犯罪未遂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没有得逞,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己主动停止犯罪。 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对犯罪中止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从这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对于犯罪中止是否可以免于刑事处罚,关键在于是否造成了损害。 如果没有造成损害,按照法律规定,是“应当”免除处罚的。这里的“没有造成损害”,指的是没有发生与犯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害后果。比如,甲想放火烧毁乙的房子,在点火前的那一刻,甲良心发现,主动放弃了放火行为,而且房子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这种情况下甲就属于没有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应当免除刑事处罚。 而如果造成了损害,虽然不能免除处罚,但应当减轻处罚。这里的“造成损害”,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一定的侵害,但没有达到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程度。例如,丙想伤害丁,在动手过程中丙主动放弃了伤害行为,但此时丁已经受了一些皮外伤,这种情况下丙就属于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不能免除处罚,但会在量刑时减轻处罚。 所以,犯罪中止不一定能免于刑事处罚,要根据是否造成损害的具体情况,依据《刑法》的规定来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