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降薪导致员工辞职可以获取赔偿吗?


企业降薪导致员工辞职是否可以获取赔偿,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工资待遇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这就意味着,企业和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于工资待遇等关键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都要遵守。 当企业未经员工同意擅自降薪时,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合同的单方面变更,违反了上述协商一致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企业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与员工协商并书面变更劳动合同,就擅自降低工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在企业擅自降薪的情况下,如果员工因此提出辞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企业降薪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员工依据此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是可以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然而,如果企业降薪是有合理理由的,比如企业因经营困难,且与员工进行了充分协商,得到了员工的同意,并且按照法定程序变更了劳动合同,那么员工辞职可能就无法获得赔偿。 总之,一般情况下企业擅自降薪导致员工辞职,员工可以获取赔偿,但要结合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