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过错方是否能分得财产?
我和另一半准备离婚,他在婚姻里有过错行为,比如出轨。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不能分到我们的共同财产,法律上对于过错方分割财产是怎么规定的呢?
展开


在离婚案件中,过错方是否能分得财产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从结婚登记之日起至离婚登记或判决离婚生效之日止。在这段时间内,夫妻双方通过劳动、继承、赠与等合法途径所获得的财产,一般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比如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购买的房产、车辆,双方的工资、奖金等收入,都属于共同财产的范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意味着,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过错方分割财产。也就是说,在离婚时,过错方仍然有权利参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不过,虽然过错方有分割财产的权利,但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照顾无过错方权益。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姻中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行为,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能会适当倾向于无过错方,给予无过错方更多的财产份额。这是为了体现法律对过错行为的否定和对无过错方的保护。 此外,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后签订了财产协议,对财产的归属和分割有明确约定,那么在离婚时会按照协议来处理。只要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离婚时过错方一般是能分得财产的,但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同时,夫妻双方的财产协议也会对财产分割产生重要影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