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三年后起诉还能得到赔偿吗,伤后申诉诉讼时效如何确定?


工伤三年后起诉是否能得到赔偿以及伤后申诉诉讼时效的确定,需要结合具体法律规定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工伤赔偿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时效问题。在工伤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里的1年期限就是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这是为了督促相关主体及时行使权利,保障工伤认定程序的顺利进行。 关于工伤赔偿的民事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从你知道自己的工伤权益受到侵害且知道向谁主张权利开始计算三年的诉讼时效。 回到工伤三年后起诉能否得到赔偿的问题上,如果在工伤发生后,用人单位已经为你进行了工伤认定,并且劳动能力鉴定也已经完成,只是赔偿问题一直未解决,那么适用三年的民事诉讼时效。只要在这个期间内你没有怠于行使权利,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情形,三年后起诉仍有可能获得赔偿。比如,在这三年中你一直在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那么诉讼时效就会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然而,如果工伤发生后,你既没有在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又不存在特殊的时效中止、中断情形,那么很可能会因为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而无法被认定为工伤。没有工伤认定,后续的赔偿诉求就会面临很大的障碍,即使向法院起诉,也可能因为缺乏关键的认定依据而得不到支持。 所以,工伤三年后起诉是否能得到赔偿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看是否超过了工伤认定时效以及民事诉讼时效,同时要结合是否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情形来综合判断。建议你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