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是否可以多分遗产?
我和被继承人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在生活上对他悉心照料。现在涉及到遗产分配问题,我想知道,就因为我和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了这么久,我能不能在分配遗产的时候多分一些呢?想了解下相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在遗产继承的问题中,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能否多分遗产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将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产继承的一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意味着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各个继承人所分得的遗产比例是相同的。 然而,法律也考虑到了一些特殊情形。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是可以多分遗产的。法律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这里的“尽了主要扶养义务”,包括在生活上对被继承人进行照料、在经济上给予帮助等。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通常在日常生活中与被继承人接触更多,有更多机会对被继承人进行照顾,所以如果确实尽到了主要扶养义务,那么在分配遗产时是有理由多分的。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长期为被继承人做饭、看病护理、陪伴等,这些都可以视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相反,如果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那么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此外,法律还规定,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遗产。也就是说,各个继承人之间可以通过协商,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遗产的分配比例,而不一定要按照均等的原则来分配。 综上所述,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不一定必然多分遗产,关键在于是否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如果尽了主要扶养义务,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如果不尽扶养义务,则可能少分或不分。在实际操作中,各个继承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