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打着免费赠送学习机的旗号,结果回家感觉被骗了,这种情况还能退款吗


如果遇到商家打着免费赠送学习机,实际却让您花钱购买资料或产生其他消费,感觉被骗后,是有可能退款的。 首先,从法律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诸多权利。其中,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如果商家打着免费赠送的旗号,却在过程中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或者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您进行消费,这就侵犯了您的知情权。比如商家原本说免费送学习机,却在您拿到后又要求高额购买学习资料,事先却未明确告知,这就是不合理的。 其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您可以尝试直接和商家沟通,向他们说明您认为被骗的情况,要求退款。在沟通时,注意保留好聊天记录等证据。 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如果和商家协商不成,您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有责任和义务对消费者的投诉进行调查和调解,帮助您维护权益。比如之前有消费者在消协的帮助下,成功从打着免费送学习机旗号的商家处拿回了钱款。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比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他们有权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如果商家存在欺诈等违法行为,行政部门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并要求商家退款。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前提是您和商家之前有相关仲裁协议,如果有,可以按照协议申请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您可以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法院会根据具体的证据和事实情况进行判决。 另外,如果遭遇的是诈骗,应当立即报警。警方会视情况退还被骗资金,若款项已被挥霍,则可能无法退回,但这不能成为不报警的理由。 总之,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收集好相关证据,比如购买凭证、宣传资料、与商家的沟通记录等,这些都有助于您成功退款。 相关概念: 消费者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其寻求帮助和调解。 仲裁:是一种双方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纠纷解决方式,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