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遗嘱是否能履行?
我家里老人去世前立了一份遗嘱,把大部分财产给了长期照顾他的保姆,没给子女留多少。子女觉得这不符合道德规范,闹着说遗嘱不该履行。我就想知道,这种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遗嘱到底能不能履行啊?
展开


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关于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遗嘱能否履行,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遗嘱生效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也就是说,如果遗嘱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从法律形式上来说它是有效的。 然而,道德规范在法律中也并非完全没有体现。公序良俗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如果一份遗嘱严重违背公序良俗,比如遗嘱内容涉及违背基本伦理道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况,法院有可能根据公序良俗原则认定遗嘱部分或全部无效。 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遗嘱是否违背公序良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般来说,单纯因为不符合某些人主观认为的道德规范,并不足以否定遗嘱的效力。像老人基于保姆长期照顾而将财产给予保姆的情况,只要遗嘱是老人真实意思表示,且老人立遗嘱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种遗嘱通常是会被认定有效的。因为这是老人对自己财产的合法处分权利。 综上所述,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遗嘱不一定不能履行。关键要看遗嘱是否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以及是否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原则。如果遗嘱符合法定条件且未严重违背公序良俗,通常是可以履行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